上海合作组织
传风搧火网
2025-04-05 08:00:08
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是保障企业获得贷款,减税降费,基本都是作用于企业,使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流,保证其正常开业、正常运转,但政策落实和见效都需要一个过程,从贷款续贷的申请、审核,到税费优惠都是滞后生效的。
这场出清其实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告别,从历史经验看,出清周期还远没走完,这将是一场漫长的告别。因此,在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中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8年提出了房住不炒因城施策。
压力之下,我们被迫把精力转向国内,开始沿着地产、基建、金融、消费四条线刺激内需,这四个引擎在这几年彻底爆发,推着中国经济继续狂飙。在这样的内外环境之下,中国经济快出清的风险确实很大,权衡之下,慢出清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总的思路就是一手用适度的宽松政策托底经济,另一手抓紧改革开放,加速转型,这导致出清的速度和节奏都比西方国家要慢得多,从历史经验和现状来看,本轮出清可能还要持续3-5年的时间。中国的城镇化率约60%,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城镇化率普遍达到80-90%,2015年农村人均收入约1.1万元,按照10%的年均增长速度来算,2018年大约有1.5万元,仅为人均GDP的1/4。过去十年,中国人口继续往城市大迁移,城镇化率从46%提升到近60%,这是地产走强的基本面。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水平约9000美元,约6万人民币,是西方发达国家的1/4左右,而且收入差距很大。
从70年代开始,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占比快速提升,到2005年已经超过了亚洲四小龙,几乎是全球最高的,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产业来中国投资设厂,比如Nike鞋在2000-2005年有40%产自中国。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最近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的去世引得无数人的纪念,人们感念他的善举。
因为干预破坏了构成善的自然法则和企业家精神,而两者都是经济正常运行的条件。压制善,必然会压制经济 要想让经济好,就不能压制个体的善,也即不能压制个体遵循良知来行动,不能压制个体遵循自然正义的规则的行动,不能压制个体发挥企业家才能。企业家精神警觉机会,能够创造财富。警觉是一种创造性,它没有从他人手中拿走任何东西,而是无中生有地创造出东西。
从根本上说,正是善的程度决定了经济的发展程度。他们的这种善(good)会创造出更了不起的产品(goods)。
这恰如李医生警觉到危险,能够使社会避免灾难一样。建立在上帝的法则之上的市场经济是善的,也是神性的。如限制价格压制了企业家才能,所以这种行为不是善。而产品的善来自于人的善,即人对规则的遵循和人的创造。
比如,不允许人们做他自己内心公正的审判官提醒他做的事,良知受压迫,这就是干预。善的两层含义 善通常理解为慈善。无论哪一种财富,都意味着他让他人幸福也使他自己获得了幸福。拿出你的善,不断遵循自然正义的规则,不断发挥你的创造性,经济才能好,经济自然就会好。
或者说,企业家欲求帮助他人(有意的或无意的)是一种美德或善,这种善(good)转化为产品(goods)。干预本质上是压制善 根据上面对善的理解,可以对干预做一个定义,干预就是破坏自然法则或压制人的创造性。
二是社会运行的法则,两种法则都起到协调人的行动,使分工合作得以进行,从而改善人的福利,李医生的哨子没有起作用,其实说明这些法则没有得到社会的遵循,这意味着协调失败,经济陷入危险境地。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善驱动的。
这是有意地帮助他人之意。非物质的财富,如心理满足,他人的尊重和赞赏等。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获得物质的与非物质的财富,物质的财富,比如金钱。善的过程,也是经济的过程。正是人的善创造出了产品的善。进入 朱海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善 。
因此,干预从本质上说是对善的压制。这种企业家会更警觉机会,能够发现那些单纯利润的企业家发现不了的机会,也会更极致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还有的企业家,他们的创造力来自于把改善他人幸福作为自己的责任,如乔布斯,他说活着是改变世界。这种行为当然是善,经济学上,善是改善的善,改善自己和他人,使福利得以增进或灾害得以避免都是善。
人的创造性和人内心的自然法则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即这种创造意义上的善是对造物主的模仿。人类社会之所以生生不息,是因为上面这两种善。
和重力法则一样,这两种法则都不是人设计出来的,因此可以说,善(good)的法则是上帝(God)的法则,所谓的善就是认识和遵循上帝的法则。企业家创造出产品,满足他人的需求,改善他人的福利,这是善。比如,这一次抑制了李医生等人的善,其结果不是在经济上体现出来了吗?由于干预恶化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干预必然等于恶。当善被压制时,意味着经济的灾难。
遵循这些法则是善的,遵循这些法则,才能带来改善。善不仅是一个伦理学问题,也和经济学相关,并且也和经济密不可分。
第一种善使社会得以维系,第二种意义上的善使社会发展,繁荣。经济学的意义恰在于帮助人们看到看不见的善。
企业家创造的原动力是什么?一般认为是追求利润,确实,追求利润的动机会推动企业家创造,但这只能解释部分企业家的善。它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刻在内心的道德法则,这是与生俱来的法则,比如李医生看到危险吹响哨子,这是内心公正的审判官提醒他做的事情
配备必要的口罩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也是一笔特殊的成本。综上,那么多企业纾困政策,真正能落实的不多,落实的难度也很大,而直接惠及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极少,对鼓励中小微企业复工开工的作用甚微。各级政府频频出台企业纾困政策,但实际效果未如理想。比如财政部规定,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
这对有盈利能力、竞争力强的企业是个利好,但实际效果将在未来8年里逐步显现。在一份关于疫情期间企业开工的调查报告中显示,67.7%的企业难以承受超过两周的开工延期。
政府为企业提供口罩,要比减税的效果更直接更有效。春节黄金周的旅游消费预计应占行业全年的10%,但很多企业今年的业务几乎归零。
目前,一般的中小微企业不仅难于买到口罩,即使买到也数量有限、格奇高。作者提出各地应降低防疫级别、免缴近期社保费、鼓励劳资合作以及政府为企业提供复工所必须的口罩等四点建议,促进企业尽快复工,经济活跃起来。